首页 工具 数据 导航 问答 资料 社区 对账
在线客服 登录 注册

会计真的就这么简单​!

2022-11-03 13:27:33
0
270

引言:下面的内容是本人今天下午在财政部某单位作的“穿越会计的迷雾”讲座的第一部分,讲座一共分为九个部分,用时整整3小时。现根据录音整理第一部分,分享给大家。


我一直讲,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懂会计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懂会计的人。要座的要是有人觉得自己不懂会计,那还真是你不知道自己懂会计。你要觉得这不太对,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比如,每一个女孩子在找男朋友时,不管爱财还是爱才,都是天生的会计师。比如,她一定会想,要找的这位男朋友的银行存款有多少?有没有房子这些固定资产,值多少钱?他的人品学问修养等无形资产有多少?他有没有负债,比如有没有按揭贷款?他有没有不良嗜好等其他应付款,他父母会不会资助点财物等资本公积?(以上就是了解他的资产负债表)他的收入如何?有没工资外的灰色收入?他花销有多大?有没有结余?(以上就是了解他的利润表)他的钱的全部来源,用在什么地方?(以上就是了解他的现金流量表)

你们看看,是不是她天生就有一双会计的眼睛:1.了解他的资产负债表,就知道他的底子。2.了解他的利润表,知道了他的赚钱能力。3.了解他的现金流量表,知道了他的现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

你看上面的姑娘是不是很懂会计,但你要问她懂不懂会计,她一定会回答:“不懂,我怎么会懂会计呢?”真不懂吗?只是她不知道自己懂会计而已。

你要再不信,大圣人孔子也没学过会计,但他懂会计,而且做过会计,他还给会计下了个定义,他说,会计当而已矣。一个当字,就把会计的本质属性全部涵盖在内了,也就是业财要融合,多么早的理念啊。


孔子干是的是委吏,这个委吏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管理仓库的会计,也就是存货会计,据记载,孔子将会计工作做得井然有序,账目算得清清楚楚。


那为什么现在好多人觉得会计难懂呢?好像还在有点神秘。

其实就是“借”与“贷”两个字,成了拦路虎。这就是我首先要剥下的会计的“画皮”--借贷记账法。


是不是大家都记得有这么一句话:“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这句话被会计人员捧为法宝,这句话讲了什么呢?其实它什么也没讲,就是一句废话。大家看看,左右两边各记一个相同的数,地球人都知道是相等的,弱智的除外。学会计的学生们天天被教导去念叨这么一句废话,有意思吗?还好像什么秘籍。只要一念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就没有误差似的,我说两边同时各加一个数,不也相等吗?但却是错误的。而且会计核算中,常常两边各加点数额,平衡是平衡了,但却造了假。造假在平衡上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数据上出问题。

既然借贷记账法是理解会计的一个拦路虎,为什么我们还要用它呢?但目前没办法,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采用借贷记账法。是规定就必须执行,但必须执行的规定也可能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借贷记账法是民国时期的留学生谢霖老先生从日本引进来的,日本的借和贷跟英文的Debit和Credit差不多,但引到中国来以后,借和贷它们是一个近义词,中国的借款和贷款是一个意思,所以这给中国人正确理解会计造成了障碍。


大家千万别小看文字的表达,换上“借”“贷”就真会迷糊,因为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够透过文字的表象,看到它的实质。大多数人只有迷糊的份。这不是在会计上才有,其它表达上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财政收入实际上绝大部分是税收收入,但叫财政收入,很多人就没意识到它主要是税收收入(当然也包括土地出让金,它本质上也是一种税收,房价高,不就主要是土地出让金高的原因吗),税收收入肯定不是越多越好,但是大家发现没有,大多数人会为财政收入多而鼓与呼,要是改为税收收入,我估计鼓与呼的人就要好好思考一下了,它是由于税基不断扩大的结果,还是税负重的原因,但换作财政收入,多数人就不会作这样的思考了,好像财政局真有收入,而不是税务局的收入;还有就是量化宽松,实际上是通货膨胀,但叫量化宽松,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它其实是通货膨胀,在温柔地掠夺你的财富。“量化宽松”政策实际上是实施“通货膨胀”政策的温情又虚伪、体面又无耻的说法。这一点,在美国尤其明显,因为美元霸权地位,它可以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掠夺世界人民的财富。


回到记账上来,记账是要解决借和贷的问题吗?其实不是,而是要解决各个账户增增减减的问题。比如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应付账款等会计科目的增增减减数额,然后我们根据会计账户编制我们所需要的报表。

没有学过会计的人都会说自己看不懂会计分录,其实也是他自己不知道自己懂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最基础的,如果懂会计分录,就懂账簿,就懂报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购买一百万的原材料,现在会计通行分录是借原材料一百万,贷银行存款一百万(先不考虑增值税)。我想,没有经过会计相关专业训练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会就问从那里借了原材料了,又从哪里贷了款了,真是故意将人带到沟里去啊。

如果换个记法,增原材料一百万,减银行存款一百万,我想大家就都能够看得懂。因为你购买了原材料,所以原材料就增加了一百万,银行存款就相应地减少了一百万。就这么简单的一笔分录,我们用借贷记账法,会将人带到沟里,所以问题就出在借贷两个字上面。

这两个字害了中国人100多年了,浪费了多少教学资源啊。


下面再说一下账簿,没学过会计的人也一样会摇着脑袋说头大看不懂,其实也是一样好懂的,也是一样自己不知道自己懂账簿。比如说应收账款账簿的借方和贷方,很多人都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但如果应收账款账簿上的借方改成增加额,贷方改为减少额,我想就没有人看不懂应收账款的账簿。增加额就是卖出去的产品未来需要收回来的钱,减少额就是指已经收回来的钱。

它不就是根据: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来记录的吗?

为什么非得将本期增加额改为“借方”,本期减少额改为“贷方”,我估计是搞会计制度的故意不让大家懂。将它还为本源,没有人不懂吧。我原来跟一位财务经理交流过记账的问题,他听完我介绍的左右增减记账法后,还真对我说,马老师,你不要去传播这种方法,不然,我们总经理也懂会计了,我们就更加不重要了。看看,咱们会计人什么格局。唉,会计重要不重要,不是让总经理不懂啊。

同样的道理,比如说,负债方的应付账款账簿,账簿上也一样,有一个借方,有一个贷方,把每一笔会计分录的借方和贷方数额进行汇总而成,企业家也好,外人也好,看这个账也是一样稀里糊涂,如果把这里的借方改成减少额,贷方改成增加额,就很好懂。应付账款的减少额就是我已经把这笔账还给人家了,应付账款的增加额就是我已经购买了原材料,但这笔款项还没有支付给对方,是不是这就很好懂了。


讲到这里,我再问大家一下,什么是四柱清册记账法?

这个也是大家都知道,你要是不知道,也是不知道自己知道四柱清册记账。我刚刚讲过的“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它就是四柱清册记账法,难道不是吗?

四柱清册的公式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对应当下的会计等式为: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

“旧管”的基本含义即“期初余额”,“新收”的基本含义即“本期增加额”,“开除”的基本含义即“本期减少额”,而“实在”的基本含义则为“期末余额”。四柱清册法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其先进程度远远超过西方的水平。所以我们要有中国会计文化的自信。

大家可以想想,这个四柱清册法对全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家统计局靠的全是这个公式吧,全世界的统计主要都是靠这个公式吧。离了这个公式,统计就没法干了!离了这个公式,账簿就没法记了!

关于借贷记账法,我一直试图找到一种新的方法来取代它。为此,我跟厦门大学的汪一凡教授和一位独立学者汪致正做了较长时间的交流。汪致正老师当时提出了左右记账法,汪一凡老师提出了加减记账法,我觉得都非常好,至少比借贷记账法好。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邀请我们三个人在学校的学术讲堂做了“会计三人行”的主题圆桌,探讨什么样的会计记账才能够解放会计人员。在这个研讨会上,我当时提出了左右增减记账法。


我是怎么研究出左右增减记账法呢?那是有一天,应该是在2012年,十年前吧,我坐在沙发上,突然发现我们的双手跟账簿记账的规律很一致,后来我把这个规律取名为记账的左右手定律,物理学上也有一个左右手定律,好像用它就可以很容易分清磁场磁感线的方向以及电流的磁场方向吧。记账的左右手定律也是让大家更好地分清记账的方向以及增减的直观理解。

下面就来讲一下左右手定律吧,会计上有一个基础等式,资产=负债+所有的权益,我们伸出左右手,左手让它代表资产类账户,右手让它代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的账户。当我们的手心向上时,可以发现,左手大拇指在它的左边,小拇指在它的右边,右手大拇指在它的右边,小拇指在它的左边,大拇指大,就代表增加,小拇指小,就代表减少。这样非常直观,我认为直观的东西就是最简单的。

举个资产的例子,应收账款属于资产,资产是用左手来管,大拇指大就代表增加,资产增加就记在大拇指这边,也就是记在左手左边。小拇指小就代表减少,应收账款的减少记在左手的小拇指这边,也就是记在右边,这就很直观。

举个负债的例子,应付账款属于负债,负债是用右手来管,大拇指大就代表增加,应付账款增加就记在右手大拇指这边,也就是记在左边。小拇指小就代表减少,应付账款的减少记在小拇指这边,也就是记在右手的右边,这就很直观。这样,我们的双手就天然地代表了一个记账方法,我把它称之为记账的左右手定律。


我后来又把左右手定律归纳为左右增减记账法,把左右与增减结合起来,这样,就既解决了记账的方向问题,也解决了记账的增减问题,这样就解决了记账的本原问题。在思维上我们可以完全抛弃借贷记账法,因为左右增减记账法100%等同于借贷记账法。


我们再举一个分录为例,这次我们把增值税考虑进去。比如购买一百万的原材料,借原材料100万,再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贷银行存款117万,我们用左右增减记账法看看应该怎么做。

左右增减记账法应该这么记,左边:增原材料,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右边:减银行存款117万,左边有一个增,有一个减,增的是原材料100万,是不是增加了原材料100万,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是不是代表以后就可以抵扣了,这里的增减既是记账符号,也是计算符号,多直观啊。右边的就是减银行存款117万,就是支付了117万。实际上这笔分录,完全等同于借贷记账法,把左边改成借,右边改成贷,就完全赞同于借贷记账法。

左右增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就是:增减记账、左右平衡。

只有懂了,才是防止假账的最佳方法,大家都不懂借贷,做假账多容易啊,反正你晕菜。

我们按照左右增减记账法来做任何分录,大家都能够看得懂,左右增减记账法,本质上完全等同于借贷记账法,但又成功地剥下了借贷记账法的“画皮”,让大家不懂分录都不行。

左右增减记账法是在增减记账法上面发展而来的,可以说,任何创新都是微创新,不可能具有“颠覆”性,那些说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基本上都是在吹牛皮,因为都能找到继承的地方,所谓的创新,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为什么我能提出来左右增减记账法,主要是本人一直觉得60年代张以宽教授提出来的增减记账法非常好,是基于传统的会计文化和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产生的,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我在2016年6月份专门去拜访过张以宽教授,当时主要是请教他,在目前人工智能时代,再探讨记账方法有没有意义,老先生告诉我,绝对有意义,你不搞懂这些基本的东西,就是人工弱能了。

但这么伟大的发明却在1993年的“两则两制”改革中被扫出了历史舞台,记账方法开始全面采用借贷记账法。我当时在会计司,拿当下的话来讲也是蒙逼。我想实际问题出在增减记账法没有很好地与借贷记账法相衔接。增减记账法没有考虑好左右方向问题,因此,就不能完全跟借贷记账法一致。而左右增减记账法却是跟借贷记账法完全一致的,完全可以把左右增减记账法中的左边改成借,右边改成贷直接就是借贷记账法了。


中国全面采用借贷记账法已经有三十个年头了,好像借贷记账法已经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了,有人说,任何想取代借贷记账法的尝试,都被认为是徒劳和注定失败的。你看看,其实这种说法,其根本原因是他本人没有真正搞懂复式记账法,其实只要在复式记账法的框架下,其他所有的方法,本质上都是一致的,都符合我提出的左右手定律,只是有的披上了“画皮”,有的剥下了“画皮”。我认为,如果中国的会计学只是在机械上完成接轨,没有与中国传统会计文化,没有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相结合,这种接轨的会计就是没有灵魂和精神的会计。

正因为借贷记账法成功地披上了一层“画皮”,让会计远离了人们群众,也狠狠地折磨了无数会计学子,本来几个课时就可以搞定的基础会计,得50几个课时,关键还有不少人迷糊,可以说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我一直认为,只要与我们人体能够相结合起来的东西,一般就比较容易理解。从左右手定律出发的左右增减记账法,就无限好理解会计了。我们再意想天开一下,我们伸出双手,不就是一张资产负债表吗?左手代表资产,右手代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我们人体的消化系统不就是一张利润表吗?收支,进出,很形象,有利润表示人体健康,这些利润转为未分配利润,就可以看作为储存的脂肪等能量吧,转到资产负债表中去了,长身体了,对企业而言就是扩大资产负债表。如果亏损,表示人生病了,就要损耗能量,甚至掉几斤肉,对企业而言就会缩表。我们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不就是现金流量表吗?自身造血,就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输血出去,就是投资活动现金流,输血进来,就是融资活动现金流。

会计真的就这么简单!


来源 :马靖昊说会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