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透视表赋能政府会计制度实施
自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施以来,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数据量明显增长,内部平衡及对应关系更趋复杂。
为适应新变化、迎接新挑战,各单位亟待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数据自动比对、有效分析,从而精准发现差异、迅速定位并予以整改。“一键生成”的简化过程和“可视化”的结果展示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起到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
01核算要求日益严格
政府会计制度提出“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核算模式,设置“平行记账”。预算会计分录同步对应财务会计分录,数据量接近倍数增长。预算会计、财务会计两部分会计科目均需匹配资金来源、往来单位等不同辅助核算项,且对应关系需要准确选择。为适应相关部门及单位内部要求,单位财务核算要不断细化,核对要求随之不断严格。
此外,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预算资金的变动通过虚拟的资金结存科目进行反映。预算资金主要体现在零余额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往来资金主要体现在专用存款账户。如果每笔支出选择正确,那么资金结存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实体账户应存在内部平衡、同步对应的关系,相应科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设置预制公式,以柔性方式对存在问题的业务进行预警提醒。
对于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单位,核算系统、初始设置、核算要求等具有统一性,适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同类业务的处理效率。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核对程序,每月月末每家单位平均核对数据上千笔,能够减少每家单位人工核对时间1个小时以上,核对准确性大大提高,有力促进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纵深化推进。
02善用数据分析
目前,单位通常采用的财务信息化实施方案有以下两种。
一是引入账务核算软件。该方案的优点是数据不用迁移,缺点是表样设计过于繁琐、系统运转压力较大,可能对日常核算运行速度及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二是通过Excel表格的“数据透视表”技术实现。其优势在于账务数据与表格格式衔接简单,公式可根据需求灵活设定,充分挖掘总账余额表等数据潜力,劣势则在于技术实现难度大,需要具备相应技术储备。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快速汇总大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交互式方法,可通过对数据执行筛选、排序、分组和条件格式设置,创建自定义计算和公式,展开、折叠数据以得到重点关注的所需信息。笔者所在单位通过实践探索,尝试通过数据透视表导出账务数据,并进行分类、分析。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为数据导出、数据分析、结果展示。
数据导出是指利用财务账套的数据导出功能,选择相应科目、资金来源,选择Excel文件类型,导出数据文件。
账务数据对于筛选、排序、分组和条件格式设置是有非常好的适配性,会计科目、资金来源、发生额、余额等均以数字格式呈现。该方案通过利用数据透视表的“VLOOKUP”函数功能,可以对预算会计科目、财务会计科目余额进行分析,对资金来源与会计科目进行分析,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与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进行分析,对应付职工薪酬与教育支出相应明细科目进行分析等。
数据分析是方案的重点步骤,采用对比分析、余额分析、匹配性分析、合理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预设公式将可疑数据、不合理数据筛选出来。
对比分析是将有一一对应关系的两列数据进行运算(两列数据相减),如果结果不为零,则将该列数据作为异常数据筛选出来。例如,预算会计的办公费、水电费、材料费、劳务费等应与财务会计的相应科目一一对应;应付职工薪酬的单位部分养老金、医保金、公积金等应与预算会计的相应科目一一对应;专用基金的相应明细应与专用结余的相应明细一一对应;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与资金结存的零余额用款额度进行比对等,如有差异,应予以提示。
余额分析是对于有相对固定标准的经费,如工会经费等,根据科目发生数与经费标准进行分析,如果科目发生数除以经费标准、人数、月份等,与标准值偏离较大,应予以提示。
匹配性分析是根据会计科目经济分类与资金来源相应的逻辑匹配性进行分析。如办公费、印刷费、劳务费、物业管理费等公用经费科目在选择资金来源时,应选择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下的公用经费;住房公积金支出、助学金支出应选择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下的人员经费,通过会计科目与资金来源的组合进行逻辑判断,如不匹配,应予以提示。
合理性分析是对不应有发生额的科目进行分析,如取暖费等,如发生误选,应予以提示。
03打造可视化结果
在结果展示步骤,如何将数据分析和比对结果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即实现结果“可视化”,成为单位政府会计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的重点。
通过对结果进行二次分析,完成再次筛选、判断,将有疑问、需进一步核实与确认的信息精简,将无效信息(核对无误的数据)去除,这是实现“可视化”的第一步。
第二步则是对精简信息进一步转化,将核对结果精炼为会计语言,以科目、金额、文本表现,并将核对过程在程序内部运行,尽可能简化操作步骤,最终达到“一键出结果”的效果。
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是,通过数据透视表的“VLOOKUP”函数以及逻辑判断函数,对异常数据予以准确判断,并将结果按照固定格式以“可视化”方式进行展示。操作过程和展示界面要求简洁、清晰、可追溯,从而实现预警和纠错作用,提醒使用者重点分析并解决差异。
操作过程简洁要求所有的分析和运算由程序内化完成,只需点击“数据—全部刷新”即可实现所有内设分析;清晰则要求核对结果将提示信息总条数及具体条目一一展示,便于使用者逐条分析、纠错。可追溯要求提示信息以科目加资金来源差异分析等信息展示,便于使用者迅速定位差异所在,从而采取进一步整改措施。
例如,资产计提折旧是当前单位财务工作的一大难点。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数据核对项目和数量较大,利用“数据透视表”技术可以实现跨平台核对。将资产平台相应学校各明细分类资产金额、累计折旧金额与账务数据的相应数据进行比对,对于差异数,及时查找原因,从而提高数据质量。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机遇和挑战并存。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财会人员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智能助手。
来源:中国会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