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率分析?在原始的报表数据不能充分描述企业状况的时候,企业就需要在这些原始的财务数据之间做一些加减乘除的运算,计算所得的新数据即所谓的“比率”。
有哪些常用的比率?还是先从企业最关心的利润入手吧。
在利润表上,一家成立刚满一年的公司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毛利润和净利润,分别是1200万元和520万元。一看到这个数字,企业的老总傻眼了,这到底算怎么回事儿呢?自己的公司到底算赚得多还是赚得少呢?
要是吉姆·沃尔顿看到沃尔玛那张记着500万元净利润的财务报表,一定会怒不可遏;可要是住宅小区小卖部一年的净利润竟然达到了500万元,小老板一定乐疯了不可。那这家新公司的盈利能力到底怎么样呢?
在运用比率进行盈利能力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先把数据变成比率,比如将毛利润转化成毛利率,将净利润转化为净利润率。毛利率就是用毛利润除以营业收入所得到的比率,净利润率就是用净利润除以营业收入所得到的比率。
因此,这家新公司的毛利率可以通过1200万元除以4300万元得到,即28%;这家新公司的净利润率也可以用520万元除以4300万元得到,即12%。
毛利率:毛利润占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润是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
净利润率:又称销售净利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和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率。
一家企业的净利润率较高,说明在从营业收入到净利润的转化过程中损耗较少,也就有更多的营业收入可以转化为盈利,那这家企业一定是一家效益不错的企业。因此,净利润率是一个与效益有关的概念。
那么,每卖出100元的产品,就能从中获得12元,这到底是多还是少呢?
在12%的净利润率不变的前提下,虽然卖出100元产品的企业只能赚到12元,但出售产品的金额达到100亿元的企业可就能获得12亿元了。因此,要判断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必须首先知道这家公司一共能卖出价值多少钱的产品。
我们都知道,企业无论从事怎样的经济活动,都可以被抽象为在周而复始地进行着从现金开始再到现金的循环:企业股东投入的资金,随着企业正常的运营,被转化为各种各样的资产形式;随着企业售出产品,企业最终又通过这些资产赚到了钱。
在上述的循环中,每转一圈,企业就会卖出一批产品,获得一笔收入。那么在一年之内,企业的资产一共转了多少圈呢?由此,我们获得了一个新的比率,即周转率,确切地说是总资产的周转率。在同样的时间里,总资产的周转率越高,完成上述循环的次数越多,赚的钱也就越多。因此,总资产的周转率是一个与效率有关的概念。
判断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何,不仅要立足于效益,更要立足于效率。如果满脑子只有毛利率、净利润率这样的效益因素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牢记周转率这样的效率因素,这样才能对企业的利润有一个全面的考量。
或许,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投入了多少,最终又获得了多少。因此,用净利润除以总资产,也便得到了一个新的比率——总资产报酬率。它可以被拿来衡量投资所获得的回报:在总资产一定的前提下,总资产报酬率高,净利润高;总资产报酬率低,净利润低。
即效率×效益=总资产报酬率,效率、效益和投资回报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无论是效率还是效益发生改变,都将影响企业的投资回报。
总资产报酬率:又称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回报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英文缩写ROA,用以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从资产负债表左边的概念来说,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整体的投资回报;从资产负债表右边的概念来说,由于总资产等于负债与股东权益的和,所以总资产报酬率是股东和债权人综合的投资回报。
此外,用净利润除以股东权益,股东们就会对自己的投资回报了然于胸。净利润是股东投资所获得的回报,股东权益是股东自己的投资,二者相除得到的就是股东权益报酬率。
但实际上,会计们并不把它称作股东权益报酬率,而把它叫作净资产报酬率。因为“股东权益=总资产-负债”,而股东权益也被称作净资产,即净剩下来归股东所有的资产,可见把股东权益报酬率称为净资产报酬率一点也不奇怪。
净资产报酬率:又称为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利润率等,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以及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体现了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来源:CFO视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