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丽水市充分发挥自身生态优势和“土特产”资源富集优势,把生产农产品从餐桌推向市场、从分散小农迈向山耕品牌的特色富民之路。丽水市税务部门聚焦城市发展所需、经营主体所盼,持续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提供个性化服务,念好“土特产”三字经,让扎根丽水的“块茎”更强壮,让向外蔓延的“藤蔓”更茂盛。
税惠添肥 精耕地方品牌“土资源”
在丽水缙云超市货架上,“老土地”红薯片摆得满满当当,这个本地人耳熟能详的美食品牌,近年来通过电商平台越来越多地销往外地,仅双十一就能销售2万余公斤的番薯制品,销售额达10万元以上。“我们的‘老土地’焕发了‘新生机’。”浙江老土地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夏朝阳笑着说,“作为本土品牌,想要走出去,品牌化、标准化生产是唯一出路,去年企业累计减免增值税11000元,给我们做好品牌建设增添了很大信心。”
“土特产”就是“金招牌”。近年来,全国首个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地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走红市场,庆元县东山岗家庭农场也搭上了这股东风,拳头产品“傻宝黄粿”加入品牌后供不应求,每天生产的黄粿都被抢购一空。谈及税企关系,负责人吴祥宝说:“税务部门的‘一对一’帮办服务,让我们能腾出手来探索升级和转型。”
针对本土生态农产品“老牌子”,丽水税务部门紧紧把握行业经营特点,找准“一业一策”发展特性,梳理适用的税惠政策,以定制服务助力“处州味道”走稳走远。
服务升温 放大生态产品“特优势”
入春以来,景宁“惠明茶”连绵茶园陆续进入采摘期,一名名腰挎竹篓的茶农穿梭于一层层茶垄之间,指尖翻飞,熟练地掐下嫩芽,放进竹篓内,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这段时间的茶叶市场需求大,但茶叶采摘需要雇佣大量人手,成本高。税务部门派专员跟进了解困难,提供贴心辅导,为我们开启了税企沟通“绿色通道”,确保30余万元的税收优惠精准直达。现在我们有更多资金可以投入生产,雇佣更多人手,采茶量提升很快。”浙江奇尔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有奇解释,公司还利用减免资金购买了茶叶电磁杀青设施等新型设备,有效提升茶叶加工产能,实现稳产增收。
小小木耳,托起了消费者的味蕾,也托起了民生与“营生”。近年来,龙泉市天和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引进生产加工和检测设备,每年黑木耳销量可达500-700吨,先后带动15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对于当地税务部门的退税到账速度,负责人吴子敬的感受尤为深刻,“电子税务局申请让退税的办理速度大幅提升,3天左右便可以到账,需要提交的文件也变少了。”
为持续打开“土特产”致富新方式,丽水税务部门结合特色产业发展趋势,组建“特色产业服务团队”梳理企业购买、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税费优惠政策,并进行针对性宣传辅导,实施定期回访制度问需解难。
政策赋能 盘活地瓜经济“产销链”
让“地瓜”根茎更壮、藤蔓更长,生长土壤至关重要。丽水税务部门创新推出“土特产”企业服务管理电子台账、“土特产”总部定点联系制度等一揽子帮扶措施,为企业做好税费优惠政策“信息通”,助力企业抢抓“地瓜经济”发展机遇,为丽水推进“土特产”振兴发展提供新动力。
优质的“中国制造”奏响了驶向蓝海的汽笛声。在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的绿禾工厂里,每一年有200多吨的植物提取物从丽水送往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地,成为外国友人呵护健康的“新宠”。“丽水丰厚的自然资源帮我们画了出海‘蓝图’,优越的营商环境又帮农产品企业‘造血’纾困,去年我们享受了506万元的出口退税,前不久刚提交的退税款也很快就打到账上。”丽水绿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季进军介绍。
在缙云烧饼学校里,烧饼教头赵一均正在给徒弟们做着示范教学,揉面、包馅、涂糖油、贴饼,一气呵成。赵一均见证了缙云烧饼人从肩挑扁担、手提饼桶“闯天下”,到如今扎根本土像藤蔓蔓延至全国开张8000多家门店,还盘活了本地菜干、芥菜种植和烧饼桶、炉芯、原辅料供应的基地化建设。“如果听说徒弟在外面赚钱了,我也替他们高兴。”赵一均说,“我的一均烧饼店去年免税了3700余元,烧饼产业能从‘小县城’走进‘大都市’,离不开税费政策的支持,国家减税降费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我们的‘包袱’卸下来了,烧饼也走得越来越远了。”
“地瓜经济”延展藤蔓,新机遇顺着开放的浪潮涌向丽水的民营企业。丽水市税务部门将在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纳税服务优化方面持续发力,用好出口退税政策工具,助力民营企业抢抓“地瓜经济”的蓬勃机遇。(潮新闻 2024-05-06 通讯员 施凯仁 王俊峣)
转载链接: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2786746
来源:潮新闻/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